English

赣文化说略

地域文化
2000-02-04 来源:光明日报 ■曹 涛 我有话说

江西地处吴头楚尾,又称江右。东部是武夷山,西边是幕阜山,南面是五岭,只有北面与长江相通。公元四世纪以后,随着中原人民的南迁,中原的先进技术、工具和文化思想也随着源源进入江西。唐、宋之际的江右文化无疑要比吴头、楚尾两处稍稍高出一筹。东晋的文学大家陶潜、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、王安石、曾巩就是这一时期的突出代表。宋、明以来,以正统儒学自居的理学、心学,不论是周、朱,或是陆、王,其学术活动也以江右为中心,并向周边省份辐射,以影响全国。所以赵宋以后的江右出现了特殊的人才链现象,为全国所罕见,如临川二晏、波阳四洪、新余三孔、金溪三陆、宁都三魏,以及南丰曾巩一门六杰,修水陈宝箴三代英才,都成学界佳话。正因为出现这许多文学大家以及延续几代人的文化世家,才营造了荦荦大端的江右文化。

江右文化所以繁荣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即文化名人乐于兴办书院,书院又培育一代又一代文化名人,循环往复,生生不已。据统计,历代江西共有书院九百余所,其中以宋代为最,以致有“江西书院甲天下”之说。书院多,读书的自然多。读书的多,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自然也多。宋代江西有进士5000余人,状元12人。元代有进士600余人,状元3人。明代有进士3000多人,状元17人。读书的士子多了,其中自然不乏忠臣良将,例如著名的文天祥、谢枋得,不仅为江右的英雄,而且是民族的典范。

除开正宗的以伦理为核心、以管理百姓为目的的儒学之外,封建时代的科技、戏曲、宗教、诗歌、商业等虽不为儒学所崇尚,但又为封建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们的生产、生活、娱乐、情感所需要,江右人在这方面的贡献,仍不容忽视。科技方面,如宋应星的《天工开物》、曾安止的《禾谱》、张潜的《浸铜要略》、余煌的天文历算,以及容洪迈杂经史、星相、医巫为一体的《容斋随笔》,都对封建时代的科技发展起了有益的作用。用以表情言志的诗歌,如黄庭坚的江西诗派,杨万里的诚斋体,姜夔的白石体,都各建门户,各领风骚,对后世的诗词产生了重大影响。戏曲在封建时代虽被视为末流,但亦为人们感情的生活所需要。汤显祖的《临川四梦》、蒋士铨的《藏园九种曲》等精湛之作,对人性的复苏与回归有明显的启蒙作用,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生活,在文化史上功不可没。中国的宗教不论是外来的或是本土滋生的,都有很强的包容性与渗透性,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。佛教里的一个重要派别禅宗,其中的曹洞宗,沩仰宗、黄龙宗等都以江右为基地,形成气候,再扩展至其他地域。禅宗的顿悟,还直接影响了儒学,是心学的理论基础。道教里的天师教,由北而南,最终选择了江西的龙虎山为其大本营。封建时代四民之一的商人,除了晋商、徽商之外,就数赣商了。元、明、清各朝在湖南、贵州、云南经商,多是江西人。

江右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一个缩影,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既具有封建文化的共有特征,又具有自给自足的盆地型农业文化的特色;既具有正面的巨大成就,又伴随着一定的负面性。

半封闭的盆地型自然环境,从先民时期起就使江右的民众崇尚巫鬼、喜好方术。这一民俗,不同程度地渗透到江右文化的方方面面。使这个地域文化蒙上了神秘的色彩。据说,西汉时的梅福,以儒为业,通《尚书》、《谷梁春秋》,曾做过南昌尉,后入山仙去,今南昌附近之名胜梅岭与就梅福有关。东汉时的程雪、唐檀、徐稚等均习《公羊·春秋》、《京氏·易》,但他们研习的结果,都偏好灾异、星占,以儒学行方术。东晋陶潜亦未能免俗,晚年乐于撰写《搜神后记》。道教形成后,分成丹鼎派与符派。江西则接纳了由天师一派的符,并由符而派生出星相、风水堪舆。再以绘画为例,受禅宗影响的董源,开创了南宗山水画派,同样植根于江西。

江右文化奠基于商周,形成于汉唐,发达于宋明,衰落于近现代。清代中叶海禁一开,江西作为江南交通枢纽的地位顿失,使原本与中原文化关系密切的江右文化陷入困境。

今天,人们认识江右文化的历史渊源,不仅是肯定她光辉的过去,更重要的是将她放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,放在中国与世界的大背景中去考察。既要发掘它积极向上的内涵,同时也要消除消极的影响,进而扬长避短,努力建设一种充满自信、康健向上的社会主义新文化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